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榔丁魁楚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朱由榔丁魁楚 番外》,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交待完了湖南方向事,两人又商议了关于整备广东官军的事。“殿下,臣推举两人可督广东军务。”“瞿卿但请说来。”“一曰陈邦彦,二曰张家玉,陈原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为人刚正,出任过赣州防务,略通军务。张家玉自少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曾为兵科给事中,督御营军。”朱由榔倒是有些印象,好像后世这两人都是什么“岭南三忠”之一,最后均战死殉国。“既如此,那就召张家玉入朝为兵部右侍郎,陈邦彦加佥都御史巡抚广东军务。”不过朱由榔听到瞿式耜对张家玉的描述,却又想起一人,和张家玉的情况颇像,但却更加著名。那就是后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民族英雄张苍水张煌言。张煌言不同于其他南明忠臣的地方在于,他不仅对大明忠心耿耿,而且还很有本事!历史上他在安徽...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朱由榔丁魁楚 番外》精彩片段
交待完了湖南方向事,两人又商议了关于整备广东官军的事。
“殿下,臣推举两人可督广东军务。”
“瞿卿但请说来。”
“一曰陈邦彦,二曰张家玉,陈原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为人刚正,出任过赣州防务,略通军务。张家玉自少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曾为兵科给事中,督御营军。”
朱由榔倒是有些印象,好像后世这两人都是什么“岭南三忠”之一,最后均战死殉国。
“既如此,那就召张家玉入朝为兵部右侍郎,陈邦彦加佥都御史巡抚广东军务。”
不过朱由榔听到瞿式耜对张家玉的描述,却又想起一人,和张家玉的情况颇像,但却更加著名。
那就是后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民族英雄张苍水张煌言。
张煌言不同于其他南明忠臣的地方在于,他不仅对大明忠心耿耿,而且还很有本事!
历史上他在安徽等地坚持抗清二十余年,战果颇丰,直到永历帝都死了,他也没被清廷剿灭。
其实南明朝廷的死忠也不少,可是大部分说实话忠心是忠心,可无能也是真的无能,而且又大多沾了晚明东林党迂腐、党争习气。
真要论忠勇两全,能领军治政独当一面的,根据朱由榔所知仅有三人。
李定国、堵胤锡、张煌言
连郑成功都差点意思,毕竟他手下郑氏集团不比农民军,成分过于复杂,引为援助可以,但真要将军国大事托付就差点意思了,不然隆武帝是怎么被架空的?
于是朱由榔便问了问张煌言的状况。
瞿式耜却有些尴尬地解释了一下
“张煌言部目前尚在浙东......鲁王处。”
朱由榔默然,他差点忘记了,南明是怎么亡的?
难道有这么多忠臣,亦不乏李定国、郑成功之类军事统帅;张煌言、堵胤锡之类文武全才真就一点机会没有嘛?
答:内斗!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
说来好笑,当初南京弘光朝里臣子内斗也就罢了。弘光死后,福建的唐王朱聿键与浙东的鲁王朱以海竟然同时监国!互相指责对方非法。
唐王也就是后来的隆武帝派人带十万两白银去浙东犒军,结果鲁王朱以海直接把使者砍了。
两边互不来往,视为仇寇。
这可是亡国之危啊!皇帝都死了两了!
这还不算完,后来朱由榔西逃梧州,结果跑回肇庆时发现,诶,朱聿键的弟弟朱聿鐭已经在广州称帝了!
两边互骂一通,直接抄家伙内战!
清军还在江西、福建看着啊
结果李成栋趁势奇袭广州,朱聿鐭身死,朱由榔跑路。
南明两个小朝廷竟然动用几万兵马在广东内斗!而且这时候鲁王还在浙东监国......
南明这破屋漏瓦居然还能分出三个朝廷来,怎不让人生气!
现在张煌言、郑成功等福建、浙东残部还是以鲁王朱以海为首。
不过,朱由榔不打算对鲁王做什么,否则他与那些内斗废物有何二异。
但像这般彼此分裂下去也不是个事吧?
朱由榔不禁皱眉
瞿式耜似是看出朱由榔所想,于是行礼道
“请殿下早登大宝,以正君臣之义!”
朱由榔懂得他的意思。其实若论血缘远近的话,他是万历皇帝嫡孙,崇祯堂弟,再合适不过了。历史上永历确实也是三个小朝廷中最被认可的一个,只是因为闹出临阵脱逃这种事情,才给了朱聿鐭可趁之机。
如今他并未去梧州,而是回到肇庆,那两帝争统闹剧大概是不会上演了。
所以此时隆武帝刚殉国不久,自己以万历嫡脉继位,不仅能让诸多还在各地坚持的忠臣以振奋,也能以不直接冲突地对待鲁王问题。
可仅仅是登基不够啊,后世开国大将粟裕说得好“胜仗最能解决思想问题。”
现今南明人心涣散、各自为战,若是自己这个皇帝登基后能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才能彻底将自己“抗战领导核心”的名分坐实;才能举起抗清大旗将各路义军聚于麾下。
“嗯,先君已殁,现今不是推让的时候,是该提早收拾人心了,这事就由瞿卿去办吧。”
“臣领旨!”
......
此后几日,先是陈邦彦、张家玉二人前来领职,陈邦彦还带来三千多地方乡勇义民。
并且自请使命,说顺德尚有当初守赣州的万元吉所组织近两万援军,由总兵余龙率领。只是赣州失陷后,这支部队就流落广东顺德等地了。他希望能去说服余龙收编此部。
朱由榔也不多言,直接从内库和府库拿出五万两白银,令他负责此事。
这破烂朝廷虽然小,但也并非一点家底都没有,朱由榔监国以前是桂王,有几万两的积蓄,再加上广东本地府库,十来万两银子还是有的。
与此同时,朱由榔在瞿式耜协力下,重新整肃了朝堂内的执政力量。
新的内阁由瞿式耜任首辅、屡有统兵经验的老臣吕大器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原弘光朝礼部尚书陈子壮为东阁大学士,三人组成权力中枢。
并以吕大器为首,张家玉为佐,开始整训已有的两万多官军力量。
当然,朱由榔登基事宜也由礼部官员加紧筹备着。
......
隆武二年十月二十六,肇庆府衙
朱由榔坐在首位,见下面众臣行过礼后
“诸卿开始议事吧,都说说吧”
前两日经过虚伪的“三辞三让”后,大家已经决定十一月初在肇庆举办登基典礼。
而今天朝会是为了讨论另一个重要问题
年号
分署礼部的阁臣陈子壮出声言道
“殿下,臣以为当此之时,应明晰皇统,定义君臣,殿下乃神宗皇帝嫡嗣,故当以殿下原永明王之永、先神宗皇帝万历之历,年号永历。”
说是嫡嗣,虽然有些勉强,但到也不算错,毕竟万历皇后压根没有子嗣,按照明朝宗法制度,嫡妻无子,以长为嫡,而眼下还幸存的万历孙辈子嗣中,朱由榔乃是独苗。
“臣附议!臣附议!”......
一众大臣均站了出来表示认可。
而这确实也是历史上朱由榔的年号,南明永历帝嘛!其中有表示“老子才是嫡嗣正统”的政治意味。
但不知为何,朱由榔却喜欢不起来。大概是一提到永历,他就想起昆明篦子坡被勒死的结局;就想起李定国孤军奋战最后历尽而殁的挽歌;就想起内斗不断自相残杀的悲剧;就想起寄人篱下流落缅甸的惨状......
“瞿卿。”
“臣在”
“卿博学广闻,孤问你,这历朝历代有几个崩裂亡国,江山尽丧,还能重复旧土的?”
众人闻言错愕,这时候桂王为何要在这时,提这种令人丧气的问题?
“回殿下,三代以来,能起于坵墟而重续社稷者,唯后汉光武帝一人耳!”
瞿式耜郑重回应
朱由榔闻言叹息道
“是啊,除光武帝外,自古末代宗室,又有几人能光复河山、再立社稷的?”
“汉末倒还有一个昭烈帝刘备,虽未可成大业,但一心复汉、崩于中途,也算死得其所!”
说着,他的语气渐激动起来
“刘备那话说得好啊,‘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今清虏纵肆暴虐,掠我士民,屠我百姓!毁我衣冠,残我脊梁!入寇两京,弑杀二帝!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故孤愿禀昭烈刚直之气,成光武不世之功!”
“孤决意,登基后,改元光烈!”
众臣听此言语,无不振奋激动,这才是太祖皇帝后人的志气!
再想到,之前桂王车驾行到半路,受太祖托梦而返的事,心中无不肃然。
此当为我大明之光武耳!
“殿下圣明!”
财政困难的到解决之后,朱由榔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之前他已经让李景兴、郭恪开始在肇庆府周围征募士兵,也已经有四千多人,当然,这些刚刚应征的青壮还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
不过朱由榔却是已经想通过李景兴他们来尝试改变这时候大明军队中堕落腐败的成例。
明朝立国之时,在军制上建立了卫所军户制,简单来说就是军屯。
朝廷给各个卫所分有田地,军户们平时组织耕种,上交粮食,战时披甲持械,编入军队。
而士兵的粮饷就直接从屯田所得分发提供,正如朱元璋吹嘘的那样,“朕为国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过这种制度却并非什么千秋万代之计,事实上卫所制度在太祖、成祖建国初期时自然战力彪悍,仁宗、宣宗也还算能够维持。但自从“叫门天子”朱祁镇土木堡之后,随着大量勋贵和精锐卫所力量的灭亡,成为了压垮这一制度的重要一锤。
究其原因,其实无非封建王朝的根本问题:“土地兼并”。卫所制度的前提是要能够有足够土地让卫所军户们组织生产,自给自足。可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在外部,地方有背景的豪绅大族、各地宗室王府、太监外戚,甚至还有天子的皇庄都在蚕食吞并卫所军屯土地。在内部,那些世袭罔替的卫所高级军官也随着腐化堕落,最终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地主,将剩下的军屯土地视为私产,把卫所军户看作自家佃农。
如此状况之下,军户们不堪压迫,纷纷大量逃亡,剩下没跑的也退化成了军官的私人佃户,更谈不了什么战斗力了。
最终,到了嘉靖时期,卫所军制的崩坏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就连朝廷和皇帝也不再抱以期望。所以才会有后来张居正支持下,戚继光戚爷爷招募编练新军,剿灭倭患,防备鞑虏。
而万历以后,明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就逐渐以领军饷银两的募军为主了。
但到了崇祯年间,就连募军也开始崩坏了,九边军将把士卒视为私产,喝兵血、吃空饷成为常例,再然后国家财政拖垮后,便连这点被层层盘剥军饷都发不出来了,边军将领世袭罔替,彻底沦为军阀做派,尤其以辽东为甚。
这导致整个大明朝的军队战斗意志极低,当清军入关南下时,只要能承诺发军饷、给饭吃,便会有成片成片的“大明将士”们倒戈投降,而那些把军队视为财产的军阀们又怎么会为了朝廷损害自己实力?无不望风倒戈而降。
所以想要扩军,第一个摆在朱由榔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杜绝或者缓解这些大明军队的痼疾。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军制崩坏、军队腐化堕落,欠饷、贪腐严重,军阀化严重绝对是极其重要的一条。
想到这些,朱由榔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召集三位内阁大臣和各个主要部门负责人开了一次军政会议,而讨论主题也很简单,那就是扩军和军制改革。
“陛下,臣以为规范改革军制,虽是好事,毕竟自甲申以后,国家沦丧,顾不得许多,乃至于军旅统帅混杂,调动复杂,若能统一军制、隶属、号令必能增健战力。不过.......
不一会儿,一名年轻官员青袍栩栩而立,操着略带后世湖南口音的官话,向四人见礼,正是向朱由榔请缨而来的王夫之。
他对着为首的四位躬身道
“下官见过四位将军!”
孙可望等四人互视一眼,然后刘文秀一指不远的桌子,开口
“天使多礼了,请坐吧!”
待王夫之坐定,刘文秀又召人上了茶,孙可望这才直入正题地问道
“天使此行不知是为何而来啊?”
王夫之微微一笑,他那身难掩的书卷士子气在这一群杀伐果决的军汉中显得鹤立鸡群,左右打量了一眼两侧同样坐着,肃穆威势、甲胄凛然的十来名将校,并没有将这刻意地“下马威”当回事。
反而对孙可望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下官此行为家国天下而来!”
“家国天下?天使何出此言呐?”
孙可望看着这个大放厥词的年轻人,有些讥讽地问
“哦?那还请天使讲讲,是怎么个家国天下法啊?”
王夫之仿佛没有看见孙可望那有些讥嘲的笑容,正襟危坐严肃道
“于天家而言,清虏两弑君父,残杀皇族,窃据宗庙,毁伤社稷。于四位将军而言,清虏更使诈袭害八大王(张献忠的外号),有杀父之仇,此可谓四将军与我主具与清虏家仇滔天,将军以为然否?”
孙可望也只得点头,在这个时代,“孝”是一个人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如果不孝,别说是一般人,就算是皇帝也得被千夫所指,背上骂名。
君不见唐太宗何等文治武功、天纵豪杰?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中有杀兄逼父的情节,也不得不在完美的帝王履历留下黑点,被后人议论千年。
如果说孙可望等人否认这一点,那么就会背负上“不孝”的骂名,虽然这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但恐怕名声就得臭大街了。毕竟无论怎么说,张献忠都是一手把他们提拔上来的“老上级”加义父,是忠孝都绕不开的。
王夫之见状接着说
“而且清虏南下,所到之处,掳杀无数,所取州郡,无不泣血,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清虏荼毒九州,士民悲戚,四将军虽自立于朝外,然亦是大明域内之民,眼看乡梓惨遭屠戮,又怎能坐视,此难道不是四将军与朝廷共同的国恨吗?”
面对这番大义凛然的论述,孙可望等人依然难以反驳
倒是李定国闻言好奇地问
“天使所言国恨、家仇,在下都还能理解。清虏荼毒中原,为天下士民所厌,义父惨遭其手,与我等有不共戴天之仇。只是不知这‘天下’是指何事啊?”
王夫之凛然正色
“所谓天下事,下官曾听陛下有所言。”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将从朱由榔那听到的说法复述了出来。
“陛下曾说过:‘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乃一家一姓之枯荣,而亡天下,则是匹夫与有责焉!”
话音刚落,李定国就眼前一亮,仿佛突然明白了许多东西,接着好奇问道
“那这满清入关,与亡天下有何干系?”
王夫之接着解释
“太祖皇帝北伐胡元时有言:‘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华夷之辩,古已有之!清虏入关之后,下令剃发易服,违者杀无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此乃孝道之始!清虏此为,不正是要亡我汉家天下吗?”
“且满清残暴不仁,自居主人,视汉人为牛马!跑马圈地、豪夺汉民田土,奴役汉家子女,所作所为,凡炎黄之嗣,岂有不愤然之理!”
“是故,降于清虏,非只是改旗易帜,实乃汉奸耳!抗清,就是在保我汉家天下!”
话音之中,正气凛然,整个大厅都隐隐回荡
“为湖广巡抚堵胤锡所奏”
听到是由自己比较看重的,在原来历史里就是很厉害的人物所上奏折,朱由榔也重视了起来。
他从身旁内官手里拿过奏折,摊开细细阅读
.......
“好!”
片刻之后,朱由榔眼前一亮,惊喜叫道
在所有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朱由榔将奏折交给身旁内官,让他念出来给所有人听。
“臣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堵胤锡启奏:今清虏南下,有图两广之意,贼孔、耿、尚俱以大军相屯湘南......”
整篇奏文洋洋洒洒七八百字,但核心意思就是四条。
其一,据堵胤锡观察判断,清军的战略动向毫无疑问是想南下图谋两广,把朱由榔这个光烈小朝廷给灭了。
这个任务其实本来应该是福建方向干的,但奈何佟、李两部被灭,剩下的清军也被郑成功那边牵制住,短时间内没有进犯能力。
于是清廷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目前正在湖广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三顺王”所部。
其二,忠贞营的确是顶不住了,目前已经开始大步向湘西、贵州方向转移。也真正因为如此,湖广方向的清军才能倾力南下。
其三,堵胤锡提出让忠贞营剩下的四五万大军进入广西休整,一则,可以让补给短缺、军士疲劳的忠贞营得到休整补充,同时也能充实广西防御力量。
一听到这条,许多大臣都已经不等内官念完,直接就出言反对。
兵科给事中金堡直接出言道堵胤锡其心可诛,当斩!
一向对农民军意见颇深的吏部尚书何腾蛟已经章旷自不必说,立即附和。
“流军反复无常、目无君父,陛下万不可引狼入室啊!”
“流军向来自成体系,若入广西,难说不会窃城而降啊。”
“陛下,流贼万不可信!!”
一帮人叽叽喳喳,好一点的还称流军、流营,还有的就直接叫流贼、流寇!
总之一句话,李自成的民军是逼死崇祯的罪魁祸首,是弑杀君父的罪人!他留下的残部就算可以利用,也绝对不能信任!
朱由榔却只是呵呵一笑,然后轻声道
“大家何不听这奏折念完?”
所有人这才安静了一些,那内官又接着念下去
可当众臣工听到这第四条,无不惊骇万分
“这......怎么可能?”
如果说刚才第三条算是不能接受,但所有人也不感到意外,毕竟天子刚登基时,召回何腾蛟、章旷时,大家也能从中感觉到一些心思。
但这第四条却是......
与大西军那帮张献忠的干儿子们合作?
朱由榔的想法也并不复杂,一方面通过向军中派驻文官统计军功,既能一定程度上限制虚报军功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部分监视作用。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参军、主簿是军中主将的属下,但又不能由主将任免,既不可能干涉的到主将决策,又能让主将有所忌惮。
接着,一众君臣又讨论了一个多时辰,从粮饷问题到募兵工作,从辖制问题到文武分野,叽叽喳喳闹了半天,总算定下了一个基本方案。
首先,撤销现有的卫所、募兵编制,重新设立都督府统一管辖。
在这一点上,瞿式耜、何腾蛟是主张直接使用过去的五军都督府编制,但朱由榔却是赞同了吕大器的观点。即现在局势已经不需要过去那种五军分立的分权思想了,当务之急,不如直接学习太祖皇帝打天下时建立的大都督府,由天子亲任天下兵马大都督。
不过朱由榔取“驱除鞑虏、光复中华、重昭社稷、救济斯民”北伐口号中的“光复”二字,给这个大都督府重新定名为光复军大都督府,新编军队也以此得名为“光复军”。
大都督府设立大都督同知一人,大都督签事一人,大都督长史一人(均为正一品)。
大都督之下才分辖前后左右中海六军都督(从一品),同样设有同知、佥事、长史(正二品)。
其中海军都督府是朱由榔所提议设立的,这是他打算留给郑成功的位置,毕竟之前他已经封郑成功为左都督,现在降人家官肯定不合适,干脆给郑成功专门设立一个官职衙门。而且在朱由榔的初步设想中,北伐满清,郑成功的水师将会有极大作用,独设一军也是早晚的事。
而其中的长史一职便是朱由榔所提出的驻军文官,他还指定首辅瞿式耜为首任大都督府长史,并且以此为成例,日后大都督府长史均由内阁首辅兼任。
到这里,这个光复军的编制与之前明廷军制差距还不大,关键在于五个都督府之下。
由于废除卫所,每个都督所辖部队便不再以卫所区分,而是直接以一个新单位“师”为单位。
每都督辖前后左右中五师,师主将为总兵(正三品),以副将、参军为佐(从三品)。
每师又辖若干营(无定数),营主将为参将(正四品)或游击(正五品),以参佐、主簿为副(正五品或正六品)。
其中参将为师的常备主力部队,而游击则类似于后世“独立师”、“独立团”的侧翼部队。
再往下就是按照此时明军募军的一般编制,由哨总、把总、千总之类的辖制了。
除了编制之外,朝廷还重新理清了各品级武将所应授予的散阶,比如各师正三品总兵授予昭勇将军衔,正四品参将授明威将军衔,这就类似于后世军衔制度了。
除了编制问题以外,就是扩军工作了,有了一百万两银子底气的朱由榔出手也阔绰了许多,先拿出十五万两银子出来,由兵部官员出面,让亲军配合在肇庆、梧州、广州、惠州、潮州等地设卡征募青壮士卒。
以明朝后期的募军待遇,应征就给五两安家银,入伍后又给饷银每月七钱,一年约九两。
而与此同时进行的则是裁撤解散军中四十岁以上老弱,重新补充以十五岁以上,三十八岁以下的青壮。
兵部规划预计,此次扩军大约两万三千人,再算上被裁撤的老弱,整编后的两广明军应在五万人左右。
在充足资金的润滑下,这架吱吱呀呀的“袖珍”国家机器转动了起来,兵部开始组织外派官吏,与此同时,之前计划征募人才的陈子壮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
约四百名来自两广、湖广、福建各个府县推举的原朝中离职官吏、未出世的举人、秀才等都向肇庆汇聚。
-------------------------------------
郭恪擎刀候在校场一旁,陪护着天子左右视察
最新评论